{{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官方商城新會員首購限定!滿500輸入折扣碼【new100】現折100元
🕊️訂單滿$490立即享免運費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滿額免運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本期世界屋脊專刊帶你目擊最近如火如荼的中國、印度水源衝突、並為你解開爭議不斷,有關誰是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人?的世紀之謎。另外還有世界最高的氣象站、喜馬拉雅雪豹、人造冰河以等精彩文章及攝影,讓你登頂一探究竟。
中國、印度的水資源危機
印度河是全球幾大河之一,仰賴著喜馬拉雅山與鄰近山脈的冰河在春夏之際釋放的穩定融冰水流。
這條河支撐了約2億7000萬人口。但隨著冰河因暖化而縮小,預計印度河的水量也將從2050年左右開始減少,讓數百萬人陷入危機──也使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國之間的緊張情勢升高。
源自喜馬拉雅山東部的河流,像是布拉馬普得拉河,大多是由夏季的季風雨補充;隨著暖化的氣候讓更多水氣進入大氣,這些河流的流量可能會增加。但從岡仁波齊峰往西流的印度河,大部分的水都是來自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及興都庫什山脈的雪與冰河。尤其冰河就像「水塔」一樣:將冬季的降雪以冰的樣貌儲存在高高的山上,到春夏再以融冰的形式釋放出來。冰河就是這樣供應著穩定的水流,滋養人類與生態系。下游處,在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的平原上,全世界範圍最廣闊的農業灌溉系統也仰賴印度河。為印度河提供水源的冰河,就是約2億7000萬人口的命脈。
如今這些冰河大部分都在縮小。
氣候變遷的陰影,如今籠罩著所有關於印度河未來的討論。這個挑戰之所以變得極其複雜,是因為印度河及其五條支流,是由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共享;自1947年開始它們既是鄰居也是敵人,而中國控制著河流源頭。我追溯印度河源頭而在2006年抵達西藏時,震驚地看到印度河裡竟然沒有水:中國剛在河的上游蓋了水壩。
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國都有龐大的人口和充分的理由保護自己的資源。這三個國家都擁有核武。我們以為氣候變遷會是逐漸發生、幾乎難以察覺的。然而在印度河沿岸,氣候變遷有可能引發在一夜之間改變世界的衝突.....
聖母峰世紀之謎
桑迪.厄文比歷史記錄中的愛德蒙.希拉里還早了29年登上聖母峰?
將近一個世紀前,桑迪.厄文與他的登山同伴喬治.馬洛里在聖母峰的一座高聳山脊失蹤。他們是否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比愛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諾蓋因為率先登頂而備受讚譽還早了29年?
本文作者與他的團隊重溯厄文的路線,試圖找到他的屍體......
(未完待續 詳見本期雜誌內容)
雜誌目錄
特別報導:新型冠狀病毒
世界如何看待病毒
眾所皆知,攝影師們會為了記錄各地生活而在四處漫遊。儘管面臨封鎖與隔離的限制,他們仍盡力完成本分。
......................................P.10
為何病毒
讓我們措手不及?
科學記者很早就開始警告,這個世界沒有準備好面對像COVID-19這樣的大流行疾病。這位作者探究了為何這種警告並沒有被重視。
撰文/羅蘋.瑪藍慈.漢妮格
.......................................P.17
難以適應的新常態
在這個危險時期,人類內心最深的渴望就是拉近彼此的距離──但這也是我們被告誡在COVID-19流行期間不能做的事。
撰文/辛西亞.戈尼
.......................................P.21
當病毒來到肯亞
在全球其中一個最不平等的國家,要確保自身安全不受COVID-19威脅,可能是負擔不起的奢侈。
攝影/妮可.索貝奇
.......................................P.26
洗手抗病毒
全球大約有30億人(占40%人口)家中沒有可以用水和肥皂洗手的基本設施。這場大流行疾病會改變這點嗎?
撰文/妮蘭賈娜.包米克
.......................................P.34
聖母峰—世界屋脊專刊
一覽無遺聖母峰
.......................................P.38
聖母峰世紀之謎
將近一個世紀前,安德魯.「桑迪」.厄文與他的登山同伴喬治.馬洛里在聖母峰上失蹤。他們是第一組成功登頂聖母峰的人嗎?
撰文/馬克.希諾特
攝影/瑞南.阿茲特克
.......................................P.40
逼近的水資源危機
印度河為2億7000萬人提供維生所需,但隨氣候變遷讓河水水量逐漸減少,數百萬人將陷於危機。
撰文/艾莉絲.奧賓尼亞
攝影/布蘭登.霍夫曼
.......................................P.66
自己動手蓋冰河
當作為水源的冰雪融化太快怎麼辦?巨大冰錐幫助居民對抗氣候變遷衝擊。
撰文/阿拉蒂.庫瑪拉奧
攝影/西里爾.賈茲貝克
........................................P.92
喜馬拉雅的幽靈豹
保育工作促使雪豹這種善於隱匿的貓科動物得以進入人類的視野。
撰文/彼得.葛溫
攝影/普拉森吉特.亞達夫、弗雷德里克.拉黎、珊達什.卡杜爾
......................................P. 102
在世界之巔觀測天氣
世界上最高的氣象站,讓科學家獲得觀測氣候變遷的新數據。
撰文/弗瑞迪.威爾金森
攝影/馬克.費雪
......................................P.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