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官方商城新會員首購限定!滿500輸入折扣碼【new100】現折100元(書展專區除外)
🕊️訂單滿$490立即享免運費(書展專區除外)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滿額免運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在本刊截稿之時,這新一波的阿富汗悲劇還在發展。美軍仍手忙腳亂地執行在8 月31 日完全撤出阿富汗的任務,其荒腔走板的程度令人咋舌;許多恐懼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人竭盡所能出逃或躲藏,以致在喀布爾機場發生當地人攀爬起飛中的美軍運輸機導致多人死亡、甚至有人從空中墜落的意外。這些畫面恐怕將深烙人心,成為標註這歷史事件的一個決定瞬間。
另一方面,幾天內勢如破竹輕鬆奪取阿富汗控制權的塔利班雖宣稱將特赦政府人員,允許婦女工作等,各地已傳出前政府人員和婦女被殘酷殺害的消息。從當地人持續恐慌逃離和各國政府與媒體的反應來看,塔利班之言說服的人並不多。在此背景之下,恐怖組織也更加活躍起來。最新消息指出8 月26 日喀布爾機場發生嚴重自殺炸彈攻擊事件,造成至少13 名美軍、60 名當地居民死亡,是十年來美軍死傷最重的事件。宣稱主導這次恐攻的是與塔利班對立的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而根據聯合國安理會6 月初的一份報告,在美軍撤軍前的幾個月,已有8000 到1 萬名聖戰士從中亞、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和新疆地區湧入阿富汗。
這次恐攻事件無疑讓美國陷入尷尬局面。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公開宣布,將對恐怖行為進行報復,但撤軍仍照計畫進行。這固然是想當然爾的政治辭令,但也不免讓人聯想:如果面對恐攻不立刻以軍事力量反擊,也可以是一個選項,在20 年前的911 事件後美國是否也可以選擇不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捲入日後無法自拔的泥淖當中呢?
在911 事件過後,美國朝野一面倒地支持出兵阿富汗。參眾兩院表決是否出兵的結果是參議院98 票贊成、0 票反對;眾議院420 票贊成、1 票反對。唯一投下反對票的是加州的民主黨非裔女性眾議員芭芭拉‧李。李當時在國會辯論中引述華盛頓國家主教座堂巴克斯特主教的話說:「在我們的領袖們為國家安全思考如何採取必要行動時,也讓我們祈求神聖智慧、上帝慈悲的智慧指引,在我們行動之時不要成為我們所痛惡的邪惡。」今日世界亂局四起,而戰爭與和平往往就在政治領導人的一念之間。我們期待政治人物多一些智慧與慈悲,儘管那未必是當時最政治正確的選擇。(更多內容,詳見本期雜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