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官方商城新會員首購限定!滿500輸入折扣碼【new100】現折100元(書展專區除外)
🕊️訂單滿$490立即享免運費(書展專區除外)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滿額免運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P010【影像故事~晶體世界】晶體不但實用, 也很美麗。借助顯微攝影技術,維生素C(上)等常見化合物可呈現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圖像。攝影/ 彼得.瓦奇科斯基。
★P017【土星環從何而來?】土星環是太陽系的一大未解之謎,太空科學家對於它的起源至今沒有定論。撰文/ 娜迪亞.德瑞克。
★P022【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有望提升】
★P024【重新找回喜悅】悲痛驅使一名攝影記者前往印度,在那裡,她的作品重現了光芒和色彩。撰文/ 莎拉.希爾頓。
★P026【月亮的多彩色調】橙色、青銅色、棕褐色,甚至紫色──地球的大氣層影響著我們眼中月亮的模樣。撰文/ 莉斯.克魯西。
★P028【封面故事~燙手的文化珍寶】各地博物館正致力將館藏文物送還到它們的來源地。這麼做不表示博物館要關門大吉,而可能是開啟新的大門。撰文/ 安德魯.柯瑞 攝影/ 理查. 巴恩斯。
★P064【跟不上變化】雪兔會變換毛色以適應冬天,但氣候暖化可能讓牠陷入困境。撰文/ 凱兒.弗林 攝影/ 安迪.帕金森。
★P078【重新看見美國】氣候暖化不斷加劇下,為了保護自然景觀,必須將「保育」的概念延伸得更寬廣。撰文/ 艾瑪.馬里斯 攝影/ 史蒂芬.威爾克斯 插圖/ 迪妮絲.內斯特。
★P100【回復荒野水域】在威斯康辛州的使徒群島,湖光山色的景觀吸引著無畏的冒險家前來。撰文/ 史蒂芬妮.皮爾森 攝影/ 大衛.古騰菲爾德。
★P116【蜘蛛之美】蜘蛛通常名聲不佳,但其實牠們非常獨特、多樣化且美麗。撰文/ 傑森.比特爾 攝影/ 哈維爾.阿茲納爾。
★【封面圖說】娜芙蒂蒂王后的胸像展示在柏林的新博物館,它是古埃及的代表性文物,1912年被考古學者發現後帶到德國,此後便留在當地,但是要求將它歸還給埃及的呼聲不斷。
★【目錄圖說】在猶他州熊耳國家紀念區的「城堡」,有許多前來健行的遊客。美國這片珍貴的地景在政治上受到爭議。這張照片的拍攝花了36小時,由44幅影像合成。
內容簡介
★【影像故事~晶體世界】從每一種可能的角度觀看地球
攝影師利用裝設了相機的顯微鏡,以充足的耐心揭開了一些常見化學物質絢爛的一面。
作品1:在偏振光照射的玻片上,香草醛(人工香草精)的微小晶體描繪出一幅迷幻的圖畫。
作品2:水楊酸和乳酸這兩種用於護膚產品的化合物,混合後激盪出超凡脫俗的金色和靛色圖像。
★【土星環從何而來?】
有著閃亮光環的土星可說是我們太陽系內最獨特的行星。長久以來, 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土星環的年齡、起源和角度。
沒有環的土星看起來有夠無聊。超級平淡的。
★【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有望提升】
美國每年有超過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時死亡。但是耶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組織壞死的過程能夠中止,甚至逆轉,這或許能大幅提升捐贈器官數量。研究人員為豬的屍體注入含有胺基酸、維生素和其他化合物的藍色溶液(如圖),目的是在心跳停止數小時後重新恢復器官的功能。下一階段……
★【重新找回喜悅】
從她所拍攝的苦痛到父親的意外去世,悲傷籠罩她的生活。但隨著時間過去,生命的光芒和色彩又回來了。
★【月亮的多彩色調】
1. 白天天空散射的藍光為剛剛升起的紅色月亮增添色彩(2017年3月12日)。
2. 光線行經不同密度的大氣時會偏折,從而改變月亮的形狀(2014年2月15日)。
3. 在月全食期間,當月球處於地球的陰影裡時,偏折的紅光照射到月球表面(2018年7月27日)。
★【封面故事~燙手的文化珍寶】
歸還偷來的掠奪物並不意味著博物館要關門大吉,反而是開啟新的大門。
從迦納到希臘,昔日的殖民地持續要求歸還他們的文物已達半個世紀以上。如今,政府、博物館和媒體終於開始聆聽他們的訴求。
法國的布朗利河岸博物館去年將文物歸還給貝南後,這些物品如今在科托努展示。「物品是創造人類連結的完美理由,」布朗利河岸博物館館長艾曼紐艾勒. 卡薩瑞胡說:「物品回去之後,創造了新的關係。」
牛津大學百科全書式的皮特.里弗斯博物館收藏世界各地超過50萬件物品。博物館已歸還了澳洲等地原住民的遺骸,也正在與非洲、亞洲及其他地方的團體討論文物返還事宜。「關係是從這時真正開始的。
殖民時期收藏,在帝國與殖民的時期,少數(大多是歐洲)國家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被征服者的文化財產經常被視為戰爭的合法戰利品。殖民者收集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多數最後進入了歐洲的大型百科全書式博物館。不過隨著愈來愈多國家獲得獨立,他們也開始要求歸還這些文化瑰寶。現在這些要求被聽到了,在某些案例中,也真正被聽進去了。」
2月時,人口大約10萬的喀麥隆城鎮豐班,日復一日都是迷濛的太陽與乾燥的熱氣,貫穿市區的大道上則充斥著刺耳的喇叭聲和嘈雜的摩托車聲。
這個非洲地區曾為德國殖民數十年,該國短暫卻粗暴的統治從1884年持續至1916年。像其他的殖民國家一樣,德國建立了民族學藏品,以保存、研究、展示新殖民地文物。
儘管收藏的渴望在人類歷史中根源久遠,大家今日所知的博物館卻主要是19世紀的發明,旨在分享歐洲人探險與征服的成果。殖民主義將收藏變成一種狂熱。殖民國家派探險家去測繪新發現的地球角落,並非純粹出於對知識的熱愛,同樣地,物品也不是憑空落入博物館手中。人類學家、傳教士、商人、軍官與博物館合作,將這些奇物與財富帶回歐洲。博物館策展人甚至列出願望清單,讓武裝殖民探險隊上路時帶著。
1907年,德國官員傳達一份訊息給喀麥隆巴穆姆族人的統治者易卜拉欣.恩喬亞蘇丹。他們建議,威廉二世大帝即將過50歲生日,若是送他一份禮物,將會讓皇帝大悅,尤其如果送的是跟恩喬亞飾有精緻鑲珠的華美王座一模一樣的複製品。這個王座是恩喬亞國王繼承自父親的物品,根據裝飾在王座背面的一對保護神的名字被稱為滿都耶努。
恩喬亞請他的雕刻師和串珠師複製一個滿都耶努。不過後來發現王座複製品來不及在威廉大帝的生日前完成,恩喬亞便被說服贈送原作。自此之後,這個王座就被收藏在柏林的民族學博物館……
★【跟不上變化】
雪兔能在寒冷的天氣中茁壯成長,暖化中的世界卻可能改變現況。
★【重新看見美國】
公園和庇護地並不足夠。想要在不斷暖化的氣候中保住我們的土地、水源和野生動物,就代表所有地方都要進行保育。保育是有用的。過去約一個世紀以來,保護遊隼、美洲野牛和灰鯨等美洲物種的努力都是成功的。
保育未來,美國加入其他九十多國的行列,承諾到了2030年時,要保護全球30%的土地和水域,以對抗氣候變遷及物種滅絕。這些地圖展示了科學家基於四項關鍵環境目標,認為保育可以為人類與自然環境提供最大利益的地方。
★【回復荒野水域】
在蘇必略湖的使徒群島國家湖岸,大自然展現出創造、破壞與重生的力量。
在一個對人類而言環境非常惡劣的湖泊上,使徒群島是相對能夠提供庇護的地方。然而,這並不意味這裡就是安全的。
★【蜘蛛之美】這些蜘蛛近照顯示出牠們有多麼獨特、美麗, 甚至迷人。
(圖說1)在厄瓜多的拉瑪納縣,這隻Cupiennius屬的行蛛停棲在一朵香蕉花上,耐心等待某隻運氣不好的授粉昆蟲路過此處。這類蜘蛛經常與Phoneutria屬的櫛足蛛搞混,這個屬下的有些蜘蛛,毒液是地球上毒性最強的。
(圖說2)在厄瓜多的哈瑪-寇克生態保護區, 一隻罕見的Onocolus屬蟹蛛融入葉子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