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官方商城新會員首購限定!滿500輸入折扣碼【new100】現折100元
🕊️訂單滿$490立即享免運費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Until 2024-12-30T16:00:00.000+00:00 消費滿500即贈憤怒鳥一本(隨機) on order
滿額免運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本期精彩目錄
★P016 摸索前進
一位作家到了39歲,才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認不出面孔,也記不得人的長相。原因揭曉:是一種俗稱為「臉盲症」的神經疾病。
★P020 毛蟲心機
毛蟲變成蛾和蝶之前,為了求生存必須鬥智,欺騙潛在的捕食者。牠們各出奇招,有的偽裝成葉子,有的發展出假眼。一位愛好自然的攝影師拍下牠們的各種樣貌,希望能促進毛蟲保育。
★P030 深海探祕
深海是鮮少有人探索的寂靜世界,本文記錄了研究船海洋探索號上的科學家團隊,潛入灰六鰓鯊獵食場進行標識任務,希望藉機窺探這片未知境地。
★P054 揭開撒哈拉
史前墓葬之謎
二十幾年前,一位古生物學家無意間發現了非洲最大的石器時代墓葬。從那時候開始,他就不斷回到當地尋找關於墓葬的線索,每次都有新的發現,也每次都帶來新的謎團。
★P074 追蹤長征的幽魂
記者保羅·薩洛培克的「走出伊甸園」計畫是一項走遍世界的徒步之旅,如今已邁入第12年。這次他來到中國,重新踏上90年前紅軍的長征之路。
★P088 如何建造一隻恐龍
如果你是一隻恐龍,在岩層裡被埋沒了1億多年,如今被發掘回到地表,古生物學家會怎麼把你重組出來?本篇報導記錄了一個專業團隊從化石骨頭建造出一隻巨大恐龍骨架,送到博物館展示的完整過程。
★P110 歡迎來到棕熊天堂
捕魚、散步、玩耍、照顧小孩──這就是阿拉斯加卡特麥國家公園的棕熊日常。來到這裡的遊客,可以看見棕熊最自然的樣子,並體會野生動物與荒野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
★P126 這種小型恐龍的尾巴有觸覺
過去以為恐龍的鱗片只是單純的保護層,但一塊保存極佳的化石,使古生物學家得到了全然不同的結論。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 李永適
綠色撒哈拉
在本期雜誌,我們報導了國家地理探險家保羅•塞雷諾的重要考古發現。這位古生
物學家2000 年在尼日尋找恐龍化石時,竟然發現了數千年前的人類文化遺址,其中包括大批墓葬。這個發掘計畫仍在進行中,對這片遺址的研究,將會讓我們對「綠色撒哈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綠色撒哈拉,正式學術名稱是「非洲溼潤期」,指今日撒哈拉沙漠地區曾經水草豐美、動物繁盛,如今日非洲中、南部草原一般的時期。
早在公元前440 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就曾經描述過綠色的撒哈拉。19 世紀中北非沙漠陸續發現許多史前岩畫,其中有對各種非洲大型野生動物如河馬、長頸鹿、大象的準確描繪,促使德國學者海因里希•巴爾特推論撒哈拉沙漠經歷過氣候變遷。1930 年代,匈牙利沙漠探險家阿爾馬西開創了綠色撒哈拉的概念。1979 年一項針對全球141 個封閉湖泊的歷史水位的研究發現,熱帶非洲湖泊在過去1 萬到5000 年間水位明顯較現在高,說明當時非洲比現在溼潤。
此後,考古學、氣候學、古生物學的證據不斷出現,例如地質學家通過對西北非海洋沉積物的分析,可以從沙塵多寡推斷陸地氣候乾溼的程度。花粉分析亦得到類似證據。藻類學家從矽藻的導電性也有同樣結論。語言學家注意到,東非的衣索比亞與西非的馬利儘管現在距離遙遠、語言迥異,但不同民族對河馬的稱呼極為類似,可能是他們祖先共同與河馬近距離生活的佐證。
如今科學家可以準確指出,上次的非洲溼潤期開始於距今1.2 萬年,持續至4500 年前。研究更發現,非洲溼潤氣候在過去800萬年間曾週期性發生過230 次,因此可以預期未來撒哈拉沙漠將再次轉綠。
綠色撒哈拉不僅是一個地理區域演化的故事,更是天文物理、地質、考古、古生物、生物、氣候、語言學等各領域科學家共同推進人類知識的最佳範例。短短幾十年內,科學在各方面的進展讓我們對綠色撒哈拉從一個簡單的觀念,到對它的狀態、範圍、成因、機制與未來都有了深入的掌握。這正是科學讓人驚歎的地方。
內容簡介
《超級深海探險隊》系列的靈感源自海洋探險家賈克-伊夫.庫斯托與法國導演路
易.馬盧的作品,兩人在近70年前合作,發行了庫斯托暢銷書《寂靜世界》的同名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是最早的水下拍攝彩色電影之一,在當時引起了全球對海洋的興趣,雷.達里歐正是其中一位,庫斯托的作品令他著迷,他也曾和兒子分享自己的熱衷之情。「怎樣才能為這個時代打造一個像庫斯托紀錄片呈現的時刻?」馬克.達里歐說。
這個時代若能有個升級版的《寂靜世界》會很不錯。新科技有望促成科學突破,但前提是要獲得充分的資助――這代表必須有人關心這些事且號召採取行動。想用總共六集、每集三十多分鐘的系列節目激起大眾的興趣與關心,聽來也許有些異想天開,但從實地拍攝出來的畫面可以看到,每趟旅程帶來的發現都比預期的更令人驚喜。(全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