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官方商城新會員首購限定!滿500輸入折扣碼【new100】現折100元
🕊️訂單滿$490立即享免運費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滿額免運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這不但是一本太空人在太空任務期間拍攝的攝影集,也是對太空梭與國際太空站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的第一手報導。對於大多數沒有當過太空人的我們,這本書是唯一真正體驗太空生活的機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陳文屏 感動推薦!
●從太空中見到的日升月落、風雪、極光與人類活動,究竟是什麼樣子?
●坐在太空梭之中,當固體火箭助推器(SRB)點燃、或是分離馬達啟動、或是主引擎熄火(MECO)的那一刻,是什麼感覺?
●在國際太空站上要怎麼用推特和Instagram?
●在無重力狀態下,要怎麼確保找得到自己的東西?要練習多久,才能準確從太空站的A點移動到B點?
●國際太空站上是怎麼過節日的?他們都吃冷凍乾燥拿破崙派嗎?
●在全然黑暗的太空中,地球的反光非常強,太空艙的窗戶又很厚──所以在太空中要怎麼拍照?
●追極光十分迷人,那麼在2015年的日冕巨量噴發時剛好飛進極光裡面,又是何種啟發人心的體驗?
●在太空站會比在地球上更容易看到行星嗎?
還有其他無數的問題,你都能像實際當過太空人一樣,在這本書中獲得解答!
透視繞地軌道上的日常生活
從太空邊緣欣賞壯麗的地球
一個在離地400公里高空、高速繞行地球超過200天,手上隨時拿著相機的太空人,有哪些故事要告訴我們?在這本精采絕倫的攝影集中,國際太空站指揮官、奮進號太空梭駕駛員,以及巴茲・艾德林最喜歡的年輕太空人泰瑞・維爾茲,分享了他在繞地軌道上拍攝的數十萬張照片(他是在太空中拍過最多照片的太空人)之中的精華作品,以及太空生活如何使他重新思考地球與生命的意義。
熱愛攝影的國際太空站駐站指揮官泰瑞‧維爾茲,在200多天的太空任務中總共拍攝了30萬幅影像,本書精選其中兩百張驚人的地球與任務紀實照片。
他以第一手的角度,平易近人的方式敘述國際太空站上的工作情形,從升空前的準備和發射過程、攜帶的物資、緊急狀況的處置到返航,讓讀者身歷其境感受太空人的日常,更重要的是從400公里高的地球上空所見到的地球的模樣,以及隨之而來的從宇宙的角度,對人類的未來所做的思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泰瑞・維爾茲(Terry Virts)畢業於美國空軍學院,獲得安柏瑞德航空大學的航空科學碩士學位。曾擔任美國空軍測試飛行員,於2000年加入NASA成為太空人。任職NASA期間,他在STS-130任務中駕駛太空梭奮進號,2015年在42及43號遠征期間擔任國際太空站的指揮官。他拍攝的影片曾用於IMAX電影《美麗星球》。維爾茲2016年自NASA退休,現居德州休士頓。
序言撰文
巴茲・艾德林(Buzz Aldrin)在1963年到1971年擔任NASA太空人。他最為人熟知的事蹟是在阿波羅十一號任務中,和尼爾・阿姆斯壯共同成為最早踏上月球的人類。從NASA和美國空軍退休後,艾德林繼續發揮他的影響力,在國際間提倡太空科學與行星際探索。曾出版九本書,包括《前進火星:尋找人類文明的下一個棲息地》(大石國際文化,2014年出版)。
譯者簡介
周如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與科技研究博士(ST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畢業於臺大歷史所與電機系。專攻醫療史與科學史,遊走國際學術會議暢談醫療、科學與人文的精采互動。曾參與科技研發與免疫學研究。譯有《印度比哈瑜伽學校功法大全》、《絕對要命小百科》、《殘酷劇場》、《宇宙大思辨》、《科學大演化》等書。roshnii.chou@gmail.com。